Wednesday, April 2, 2008

香港---印洲塘、荔枝窩村文化、濕地泥灘、紅樹生態、觀賞日落沙頭角遠足一日遊




















行程介紹:
由香港新界的烏蛟騰起步,沿途經上下苗田,可見以往原居民的居住地方及環境,再經三椏涌到三椏村,繼而往荔枝窩,觀看這裏特有的紅樹品種銀葉樹,又可看到天后廟,村屋以及水平如鏡的印洲塘,再而往沙頭角方向的鹿頸前往欣賞日落的沙頭角,沿途向行友介紹船灣淡水湖,香港的食水問題,八種真紅樹,濕地的定義,介紹紅樹的品種等。


行程目標:
體驗遠足的樂趣,從而認識及親身接觸大自然濕地所生長的物種,以及印洲塘及香港新界的地理環境。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大自然。


路線:
步行經、九擔租、上下苗田、三椏涌、三椏村,荔枝窩、分水凹、鹿頸、雞谷樹下


路線難度:
由荔枝窩往分水凹需上山,及由分水凹往雞谷樹下須下山,此段路較困難,其他的路程都容易行走。


對象:
人數:對大自然有興起人士、以及學生、年歲十至五十歲


所需時間:
整日所須時間約九小時,包括行程及沿途解說


膳食安排:
參加者當日於集合前請先行用膳。參加者當日午餐可自行帶備麵包、生果或餅乾、水約1.5公升,沿途有水及小食店,但只限假期。


九担租
烏蛟騰至三椏村小徑以前為村民出入的古道,現在已成為郊遊人士的遠足徑。這條小徑沿苗三石澗前進,途中分別經過九担租、上苗田、下苗田以及三椏涌,其中上苗田、下苗田以及三椏涌已經沒有人居住了,只剩下頹垣敗瓦。九担租由李姓族人建立,因為每年需要向政府繳交九担的租金而名,村落到現在還有人居住。上下苗田整片土地更已被列入郊野公園範圍內。這小徑路經三椏涌後,會途經一片紅樹林,繼而進入印洲塘及三椏村。


三椏村
三椏村為新界東北一條主要村落,鄉村附近建有的長長的碼頭,為附近村落水路出入必經之路。三椏村分為老圍、新屋及下邊新屋。三椏村現已日漸荒廢,現在只餘下碼頭附近的村屋有人居住。雖然如此,但來往三椏村的主要路經已舖上石屎,甚具規模。


荔枝窩
位於新界東北,擁有香港最具原始風味的濕地環境,那裡可找到枝葉蔽天的銀葉古林、著名的白花魚藤,以及大片泥灘和古老的村落。
荔枝窩的銀葉古林,是本港最大而且最原始的銀葉樹林。銀葉樹擁有盤曲橫生的板根,使它們能夠在潮間帶鬆軟的濕泥上穩定樹身,外形十分雄偉,在四、五月遊荔枝窩時,更會看見開花的銀葉樹。
在銀葉樹林外的泥灘,可以看見各種紅樹為了讓它們的根部在濕泥中保持呼吸,而衍生出一的呼吸根,如海欖雌一條條向上露出泥面的出水通氣根、木欖從樹幹基部斜向下生的呼吸根,以及欖李像膝蓋彎曲般露出泥面的膝根。


鹿頸
鹿頸位於中港邊境,可遠眺鴉洲。鴉洲是一個數百隻不同種類的鷺鳥的棲身之所。你可以看到身形頗大、黃咀黑腿、體色皎白如雪的大白鷺﹔亦可看到體色也雪白皎潔,但卻是身形略小且黑咀黃趾的小白鷺。
每年的三、四月份,可在鹿頸的紅樹林看到一條條掛在秋茄樹上綠色筆狀的胚軸,它們其實是一些已發育種子,當它們離開母樹之後,便可筆直地插進濕潤的軟泥裡生長,而且由於早已從母樹身上吸取充足的營養,故可以很快紮根於鬆軟的濕泥,迎接潮浪沖擊。即使胚軸落下一刻正值潮漲,它們也可以浮在水裡,順著潮水漂向其他海岸,在那裡另辟天地。


香港八種紅樹簡介:
「紅樹林」名稱的由來,是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,這種樹的木材、樹幹、枝條、花朵都是紅色的,其中樹皮的部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,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「紅樹皮」,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。紅樹林指生長在熱帶、亞熱帶地區的河口、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樹林。
紅樹林中的生物,牠們之間早就建立了自然循環依存的關係。由上游流下的有機質碎屑及植物,成為螃蟹、魚貝類不虞匱乏的食物來源,牠們被其他不同體型的動物 ( 通常是遞增 ) 捕食,如肉食性螃蟹 、 猛禽,甚或人類,最後,所有生物的排泄物及屍體殘骸等再次循環分解,又回歸為整個地區的基本有機質。紅樹林沼澤及所有的溼地沼澤所具有的繁複生命體系,是地球上相當重要的物質循環區域,也是我們人類活生生的自然觀察教室。
香港紅樹林,大多可在市郊的海岸找到。那裏海灣的潮汐及海浪較弱,容易形成沖積的底質。一般高度約四米以下,較大型或成熟的紅樹林品種 ( 如銀葉樹 ) 可在低人為干擾的海灣內 ( 如印洲塘海岸公園的荔枝窩 ) 找到。

No comments: